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修订版,适用于2025级)
一、专业简介
(一)专业信息
专业代码: |
040203 |
专业名称: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学 制: |
4年 |
修业年限: |
6年 |
授予学位: |
教育学学士 |
总 学 分: |
154 |
(二)专业介绍
1993年,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天津体育学院在国内率先论证、创办了社会体育专业,1997年,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社会体育专业被批准为正式本科专业,天津体育学院成为全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创始者,同时也为我国其他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立提供了最初的办学模式和思路。2015年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本专业于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被天津市评为市级品牌专业,2017年获批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人才培养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京津冀地区,辐射全国,多年来为体育健身行业、休闲体育行业、教育培训行业等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天津市乃至全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本专业学生考研考取率达20%左右,就业率保持在98%左右,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给予高度评价,需求旺盛,毕业生在行业内已供不应求。
二、培养目标
(一)目标定位
本专业面向社会体育领域,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人文科学素养和专业伦理意识,掌握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各级各类体育俱乐部、休闲运动场所、教育培训机构等领域从事科学健身与运动技能指导、健康咨询与管理、市场运营与开发等相关工作的创新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目标内涵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 5 年左右预期能够达到:
1.价值观与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与人文科学素养,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追求卓越的上进心、敬业奉献的责任心,认同求实进取的工作价值观,恪守诚实守信、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
2.专业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市场营销、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专副项运动技能课等专业课程所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软件的使用,服务于工作岗位与职业发展所需;
3.职业能力。能够运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理论和方法评估社会体育相关行业的工作需求与问题,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案,并对工作过程及效果进行监测、评估与改进;
4.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心理,形成稳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能紧跟时代发展,掌握有关业务知识的前沿信息并应用于工作实践;
5.职业发展。立足于国内各地区社会体育领域的发展实际,具备较好的专业指导与沟通协调能力,能承担社会体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执行、善于团队合作及管理统筹、善于链接体育资源并实现共赢,成为相关行业内的中高端专业技术人员或有一定影响力的卓越人士。
三、毕业要求
经过在校四年以上的系统专业学习,本专业毕业生需要达到以下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
毕业要求1-价值引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以德润身、业精于勤的专业价值观,并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与家国情怀。
1.1价值认同。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专业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认同以德润身、业精于勤的专业价值观,理解并接受“运动改变生活”等专业伦理原则;
1.3家国情怀。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前沿和相关领域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具备国际视野与国情意识,能联系中国实际分析与评价社会体育领域的问题。
毕业要求2-学科素养。能与时俱进,掌握必要的英语能力与现代化办公软件的使用,熟练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与运动技能,具备较强的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
2.1基础素养。具备基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掌握现代化办公软件的使用,掌握信息检索工具以及人工智能(AI)工具的一般使用方法获取信息;
2.2专业素养。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掌握科学健身与运动技能指导的基础方法;
2.3综合素养。了解体育学科内不同专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侧重点。
毕业要求3-专业技能。能熟练运用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具备较好的运动表现和示范能力,掌握较好的运动技能教学指导能力。
3.1运动技能。熟练掌握1-2门运动项目的专项技能,具备该运动项目较好的运动表现与示范能力;
3.2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对所擅长运动项目的技术特征与运动方式进行分析,掌握体质测评的一般方法并制定出合理的运动处方,具备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3.3指导能力。熟悉全民健身政策状况及趋势,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在大众人群参与运动健身与休闲体育活动时进行科学指导。
毕业要求4-职业素养。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在工作岗位上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1 职业道德。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规矩意识,能遵守行业规范与准则,尊重他人;
4.2职业技能。掌握科学健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运动技能指导、健康咨询与管理的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体育行业内的市场运营与开发等工作直接与间接介入的方法,清晰工作流程,适应工作岗位的各项要求与发展需求;
4.3合作精神。能积极参与或负责本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共事,有效发挥个人作用;
4.4 沟通能力。具备就本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与教师、同学、服务对象、行业领域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毕业要求5-科学素养。能熟练掌握体育学科基础的科研方法,能及时发现工作岗位上的问题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5.1科研方法。掌握定性与定量研究逻辑以及文献述评、抽样、定性资料搜集和分析、问卷制作、定量数据分析等研究技术;
5.2研究能力。提出本专业领域内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有效执行并完成研究计划;
5.3论文写作。具备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能逻辑清晰的按照论文写作的一般规范与要求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
毕业要求6-学习能力。具备对本学科较好的学习能力,能根据职业发展所需,具备较好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6.1学科学习能力。具备对本学科基本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并能制定适合于自身的学习策略;
6.2自学能力。能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并通过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6.3终身学习。通过对自身感兴趣的课程或运动技能的学习,形成不断去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的意识与习惯,并能应用于职业发展所需,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毕业要求7-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和强健的身体素质,掌握自我身心调节的技巧和方法,持续保持心理健康,正确应对工作与生活的各种困境。
7.1体魄强健。具有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保持较好的身体素质,能较轻松达到全国大学生体质测评的标准;
7.2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健康且积极的认知能力,心理素质较好,对生活中的变化与困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7.3自我调节。掌握自我身心调节的技巧和方法,与他人能保持良好的沟通或配合,能以正确的心态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毕业要求8-反思能力。能紧跟时代,在充分了解自我和社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能进行自我反思,具备进行自我提升的能力,制定适合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分析解决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8.1知识反思。了解社会体育领域发展的动态,能够借鉴相关行业的前沿信息与理念开展工作,进行自我提升与职业发展规划;
8.2技能反思。能在自身已掌握的专业技能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获取最新的相关专业技能发展动态,强化专业技能发展的意识,紧跟时代,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8.3创新实践。根据自身已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与创新实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敢于突破常规的行动力,能够独立自主的分析和解决学习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表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H |
|
|
|
|
毕业要求2 |
|
H |
M |
|
|
毕业要求3 |
|
H |
M |
|
|
毕业要求4 |
M |
|
M |
H |
M |
毕业要求5 |
|
M |
H |
|
|
毕业要求6 |
|
|
|
H |
M |
毕业要求7 |
|
|
|
H |
M |
毕业要求8 |
|
M |
|
|
H |
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度强度分别用“H(高)”、M(中)、L(低)表示。
四、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一)毕业要求矩阵
表2 毕业要求与指标点描述对照表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名称及能力描述 |
1-价值引领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以德润身、业精于勤的专业价值观,并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与家国情怀。 |
1.1价值认同。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2专业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认同以德润身、业精于勤的专业价值观,理解并接受“运动改变生活”等专业伦理原则; |
1.3家国情怀。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前沿和相关领域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具备国际视野与国情意识,能联系中国实际分析与评价社会体育领域的问题。 |
2-学科素养 能与时俱进,掌握必要的英语能力与现代化办公软件的使用,熟练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与运动技能,具备较强的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 |
2.1基础素养。具备基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掌握现代化办公软件的使用,掌握信息检索工具以及人工智能(AI)软件的一般使用方法获取信息; |
2.2专业素养。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掌握科学健身与运动技能指导的基础方法; |
2.3综合素养。了解体育学科内不同专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侧重点。 |
3-专业技能 能熟练运用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具备较好的运动表现和示范能力,掌握较好的运动技能教学指导能力。 |
3.1运动技能。熟练掌握1-2门运动项目的专项技能,具备该运动项目较好的运动表现与示范能力; |
3.2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对所擅长运动项目的技术特征与运动方式进行分析,掌握体质测评的一般方法并制定出合理的运动处方,具备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
3.3指导能力。熟悉全民健身政策状况及趋势,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在大众人群参与运动健身与休闲体育活动时进行科学指导。 |
4-职业素养 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在工作岗位上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
4.1 职业道德。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规矩意识,能遵守行业规范与准则,尊重他人; |
4.2职业技能。掌握科学健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运动技能指导、健康咨询与管理的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体育行业内的市场运营与开发等工作直接与间接介入的方法,清晰工作流程,适应工作岗位的各项要求与发展需求; |
4.3合作精神。能积极参与或负责本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共事,有效发挥个人作用; |
4.4 沟通能力。具备就本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与教师、同学、服务对象、行业领域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
5-科学素养 能熟练掌握体育学科基础的科研方法,能及时发现工作岗位上的问题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
5.1科研方法。掌握定性与定量研究逻辑以及文献述评、抽样、定性资料搜集和分析、问卷制作、定量数据分析等研究技术; |
5.2研究能力。提出本专业领域内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有效执行并完成研究计划; |
5.3论文写作。具备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能逻辑清晰的按照论文写作的一般规范与要求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 |
6-学习能力 具备对本学科较好的学习能力,能根据职业发展所需,具备较好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
6.1学科学习能力。具备对本学科基本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并能制定适合于自身的学习策略; |
6.2自学能力。能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并通过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
6.3终身学习。通过对自身感兴趣的课程或运动技能的学习,形成不断去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的意识与习惯,并能应用于职业发展所需,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
7-身心健康 具有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和强健的身体素质,掌握自我身心调节的技巧和方法,持续保持心理健康,正确应对工作与生活的各种困境。 |
7.1体魄强健。具有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保持较好的身体素质,能较轻松达到全国大学生体质测评的标准; |
7.2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健康且积极的认知能力,对生活中的变化与困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良好,能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
7.3自我调节。掌握一定自我身心调节的技巧和方法,与他人能保持良好的沟通或配合,能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
8-反思能力 能紧跟时代,在充分了解自我和社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能进行自我反思,具备进行自我提升的能力,制定适合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分析解决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
8.1知识反思。了解社会体育领域发展的动态,能够借鉴相关行业的前沿信息与理念开展工作,进行自我提升与职业发展规划; |
8.2技能反思。能在自身已掌握的专业技能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获取最新的相关专业技能发展动态,强化专业技能发展的意识,紧跟时代,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
8.3创新实践。根据自身已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与创新实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敢于突破常规的行动力,能够独立自主的分析和解决学习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
表3 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矩阵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1-价值引领 |
2-学科素养 |
3-专业技能 |
4-职业素养 |
5-科学素养 |
6-学习能力 |
7-身心健康 |
8-反思能力 |
1.1价值认同 |
1.2专业价值观 |
1.3家国情怀 |
2.1基础素养 |
2.2专业素养 |
2.3综合素养 |
3.1运动技能 |
3.2分析能力 |
3.3指导能力 |
4.1 职业道德 |
4.2职业技能 |
4.3合作精神 |
4.4 沟通能力 |
5.1科研方法 |
5.2研究能力 |
5.3论文写作 |
6.1学科学习能力 |
6.2自学能力 |
6.3终身学习 |
7.1体魄强健 |
7.2心理健康 |
7.3自我调节 |
8.1知识反思 |
8.2技能反思 |
8.3创新实践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课程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H |
M |
H |
|
|
|
|
|
|
H |
|
|
|
|
|
|
|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H |
|
|
M |
|
|
|
|
|
|
|
|
|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M |
|
|
|
M |
|
|
|
|
|
|
|
|
|
|
|
|
|
|
|
|
H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M |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H |
H |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势与政策 |
|
|
M |
|
|
|
|
H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英语 |
|
|
|
H |
|
|
|
|
|
|
|
|
|
|
|
|
|
H |
M |
|
|
|
|
|
|
军事理论 |
|
|
H |
|
|
M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H |
H |
|
|
|
创业基础 |
|
|
|
|
|
|
|
|
|
|
H |
|
|
|
|
|
|
|
|
|
|
|
M |
|
H |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
|
|
|
|
|
|
|
|
H |
H |
|
|
|
|
|
|
|
|
|
|
|
|
|
|
劳动教育 |
H |
|
|
|
|
|
|
|
|
|
|
M |
|
|
|
|
|
|
|
|
|
|
|
|
|
大学美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H |
M |
|
|
|
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
H |
|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
H |
|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工智能应用素养 |
|
|
|
H |
|
|
|
|
|
|
|
|
|
M |
M |
M |
|
|
|
|
|
|
|
|
H |
专业基础课程 |
必修课程 |
运动解剖学 |
|
|
|
|
H |
|
|
H |
M |
|
|
|
|
|
|
|
|
|
|
|
|
|
|
|
|
运动生理学 |
|
|
|
|
H |
|
|
H |
M |
|
|
|
|
|
|
|
|
|
|
|
|
|
|
|
|
体育概论 |
|
|
|
|
H |
H |
|
|
|
|
|
|
|
|
|
|
M |
|
|
|
|
|
|
|
|
锻炼心理学 |
|
|
|
|
|
|
|
H |
M |
|
|
|
|
|
|
|
|
|
|
|
H |
|
|
|
|
体育社会学 |
|
|
|
|
|
H |
|
|
|
|
|
|
|
|
|
|
H |
|
|
|
|
|
M |
|
|
运动生物力学 |
|
|
|
|
H |
|
|
H |
M |
|
|
|
|
|
|
|
|
|
|
|
|
|
|
|
|
健身理论与指导 |
|
|
|
|
H |
|
|
|
H |
|
M |
|
|
|
|
|
|
|
|
|
|
|
|
|
|
体育统计学 |
|
|
|
|
|
|
|
|
|
|
|
|
|
H |
H |
M |
|
|
|
|
|
|
|
|
|
科研方法 |
|
|
|
|
|
|
|
|
|
|
|
|
|
H |
H |
H |
|
|
|
|
|
|
|
|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课程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 |
H |
|
H |
|
|
M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体育导论 |
|
M |
|
|
|
H |
|
|
|
|
|
|
|
|
|
|
H |
|
|
|
|
|
|
|
|
休闲体育概论 |
|
|
|
|
|
M |
|
|
|
|
|
|
|
|
|
|
H |
|
|
|
|
|
|
|
|
体育社区工作 |
|
|
|
|
|
H |
|
|
H |
|
|
|
M |
|
|
|
|
|
|
|
|
|
|
|
|
社交礼仪 |
|
|
|
|
|
|
|
|
|
|
H |
M |
H |
|
|
|
|
|
|
|
|
|
|
|
|
市场营销 |
|
|
|
|
H |
|
|
M |
|
|
H |
|
|
|
|
|
|
|
|
|
|
|
|
|
|
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 |
|
|
|
|
H |
|
|
M |
|
|
H |
|
|
|
|
|
|
|
|
|
|
|
|
|
|
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
|
|
|
|
M |
|
|
H |
H |
|
M |
|
|
|
|
|
|
|
|
|
|
|
|
|
|
运动损伤与防护 |
|
|
|
|
H |
|
|
H |
|
|
M |
|
|
|
|
|
|
|
|
|
|
|
|
|
|
专项技能课概览 |
|
|
|
|
|
|
M |
|
|
|
|
|
|
|
|
|
|
|
|
|
|
|
|
|
|
专项技能课 |
|
|
|
|
|
|
H |
H |
H |
|
H |
M |
M |
|
|
|
|
M |
H |
H |
|
|
|
H |
|
注: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支撑度强度分别用H(高)、M(中)、L(低)表示。
五、课程设置及计划
(一)专业核心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锻炼心理学、体育概论、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社区工作、社交礼仪、市场营销、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运动损伤与防护、专项技能课、副项技能课。
(二)课程拓扑图
(三)各学年周数分配表
本科四年共计200周,其中教学周共92周,实践周共10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共37周,其他环节共20周,假期41周。详见表4。
表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各学年周数分配表
单位:周
学 年 |
学 期 |
教 学周 |
实 践 周 |
考 核 |
毕业实习 |
毕业论文 |
军 事 技 能 |
毕业教育 |
机 动 |
假 期 |
学期总周数 |
学年总周数 |
第一学年 |
一 |
12 |
|
2 |
|
|
4 |
|
2 |
5 |
25 |
52 |
二 |
16 |
2 |
2 |
|
|
|
|
|
7 |
27 |
第二学年 |
三 |
16 |
2 |
2 |
|
|
|
|
|
5 |
25 |
52 |
四 |
16 |
2 |
2 |
|
|
|
|
|
7 |
27 |
第三学年 |
五 |
16 |
2 |
2 |
|
|
|
|
|
5 |
25 |
52 |
六 |
16 |
2 |
2 |
|
|
|
|
|
7 |
27 |
第四学年 |
七 |
|
|
|
20 |
|
|
|
|
5 |
25 |
44 |
八 |
|
|
|
|
17 |
|
2 |
|
|
19 |
合计 |
92 |
10 |
12 |
20 |
17 |
4 |
2 |
2 |
41 |
200 |
注:每学期教学周16周,其中第1学期教学周12周
(四)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构成表
本科四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详见表5,本专业总计154学分,2250学时。
表5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结构表
课程结构和类型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比例% |
学时数 |
理论 |
占总学时比例% |
实践 |
占总学时比例% |
通识教育课程 |
公共必修 |
39 |
25.32 |
548 |
24.36 |
118 |
5.24 |
公共选修 |
8 |
5.19 |
64 |
2.84 |
64 |
2.84 |
专业素养课程 |
专业基础必修 |
20 |
12.99 |
292 |
12.98 |
28 |
1.24 |
专业必修 |
43 |
27.92 |
276 |
12.27 |
412 |
18.31 |
专业选修 |
28 |
18.18 |
112 |
4.98 |
336 |
14.93 |
实践教学环节 |
16 |
10.39 |
—— |
—— |
—— |
—— |
总计 |
154 |
100 |
1292 |
57.42 |
958 |
42.58 |
(五)教学计划及进程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专业教学计划包含通识教育、专业和实践教学三部分,计划及进程详见表6、7、8。
表6 通识教育课程计划表
课程 结构 类别 |
课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讲授 |
实验 |
实践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
公共必修 |
11001Z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8 |
42 |
|
6 |
2 |
4 |
|
|
|
|
|
|
|
|
|
|
|
|
|
|
11002Z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42 |
|
6 |
|
|
4 |
2 |
|
|
|
|
|
|
|
|
|
|
|
|
11003Z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2 |
|
6 |
|
|
|
|
4 |
2 |
|
|
|
|
|
|
|
|
|
|
11004Z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48 |
42 |
|
6 |
|
|
|
|
|
|
4 |
2 |
|
|
|
|
|
|
|
|
11005Z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48 |
42 |
|
6 |
|
|
|
|
|
|
|
|
2 |
2 |
|
|
|
|
|
|
11006Z |
形势与政策 |
2 |
32 |
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007Z |
大学英语 |
8 |
128 |
128 |
|
|
2 |
2 |
4 |
4 |
4 |
|
|
|
|
|
|
|
|
|
|
|
11009Z |
军事理论 |
2 |
36 |
32 |
|
4 |
2a |
2a |
2b |
2b |
|
|
|
|
|
|
|
|
|
|
|
|
11010Z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32 |
16 |
|
16 |
2b |
2b |
2a |
2a |
|
|
|
|
|
|
|
|
|
|
|
|
11011Z |
创业基础 |
2 |
32 |
16 |
|
16 |
|
|
|
|
2a |
2a |
2b |
2b |
|
|
|
|
|
|
|
|
11012Z |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1 |
38 |
16 |
|
22 |
√ |
√ |
√ |
√ |
√ |
√ |
√ |
√ |
2a |
√ |
2b |
√ |
√ |
√ |
√ |
√ |
11013Z |
劳动教育 |
2 |
32 |
2 |
|
30 |
|
2 |
|
|
|
|
|
|
|
|
|
|
|
|
|
|
11014Z |
大学美育 |
2 |
32 |
32 |
|
|
|
|
2 |
2 |
|
|
|
|
|
|
|
|
|
|
|
|
11015Z |
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
1 |
32 |
32 |
|
|
|
|
2 |
2 |
|
|
|
|
|
|
|
|
|
|
|
|
11016Z |
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
1 |
16 |
16 |
|
|
2 |
|
|
|
|
|
|
|
|
|
|
|
|
|
|
|
11017Z |
人工智能应用素养 |
1 |
16 |
16 |
|
|
|
|
|
|
2a |
2a |
2b |
2b |
|
|
|
|
|
|
|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公共选修 |
详见《天津体育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表》 |
8 |
128 |
64 |
|
6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识选修课合计 |
8 |
128 |
64 |
|
64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每学期均开设,其中必修课程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开设,且不超规定的学分、学时。
表7 专业课程计划表
课程 结构 类别 |
课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讲授 |
实验 |
实践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专业素养课程 |
专业基础必修 |
21001C |
*运动解剖学 |
3 |
48 |
40 |
8 |
|
|
6 |
|
|
|
|
|
|
|
|
|
|
|
|
|
|
21002C |
*运动生理学 |
3 |
48 |
40 |
8 |
|
|
|
4 |
2 |
|
|
|
|
|
|
|
|
|
|
|
|
21003C |
*体育概论 |
2 |
32 |
32 |
|
|
|
4 |
|
|
|
|
|
|
|
|
|
|
|
|
|
|
21004C |
*锻炼心理学 |
2 |
32 |
32 |
|
|
|
|
|
|
2 |
2 |
|
|
|
|
|
|
|
|
|
|
21005C |
*体育社会学 |
2 |
32 |
32 |
|
|
|
|
|
|
|
|
2 |
2 |
|
|
|
|
|
|
|
|
21006C |
*运动生物力学 |
2 |
32 |
32 |
|
|
|
|
|
|
2 |
2 |
|
|
|
|
|
|
|
|
|
|
21007C |
*健身理论与指导 |
2 |
32 |
20 |
|
12 |
|
|
2 |
2 |
|
|
|
|
|
|
|
|
|
|
|
|
21008C |
*体育统计学 |
2 |
32 |
32 |
|
|
|
|
|
|
|
|
2 |
2 |
|
|
|
|
|
|
|
|
21009C |
*科研方法 |
2 |
32 |
32 |
|
|
|
|
|
|
|
|
|
|
|
|
2 |
2 |
|
|
|
|
专业必修 |
31001C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 |
1 |
16 |
16 |
|
|
|
|
|
|
|
|
|
|
|
2 |
|
|
|
|
|
|
31002C |
*社会体育导论 |
2 |
32 |
32 |
|
|
|
4 |
|
|
|
|
|
|
|
|
|
|
|
|
|
|
31003C |
*休闲体育概论 |
2 |
32 |
32 |
|
|
|
|
2 |
2 |
|
|
|
|
|
|
|
|
|
|
|
|
31004C |
*体育社区工作 |
2 |
32 |
24 |
|
8 |
|
|
|
|
|
|
|
|
2 |
2 |
|
|
|
|
|
|
31005C |
*社交礼仪 |
2 |
32 |
32 |
|
|
|
|
|
|
|
|
|
|
2 |
2 |
|
|
|
|
|
|
31006C |
*市场营销 |
2 |
32 |
32 |
|
|
|
|
|
|
|
|
|
|
2 |
2 |
|
|
|
|
|
|
31007C |
*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 |
2 |
32 |
26 |
|
6 |
|
|
|
|
|
|
|
|
|
|
2 |
2 |
|
|
|
|
31008C |
*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
2 |
32 |
10 |
|
22 |
|
|
|
|
2 |
2 |
|
|
|
|
|
|
|
|
|
|
31009C |
*运动损伤与防护 |
2 |
32 |
32 |
|
|
|
|
|
|
|
|
2 |
2 |
|
|
|
|
|
|
|
|
31010C |
专项技能课概览 |
2 |
32 |
16 |
|
16 |
|
4 |
|
|
|
|
|
|
|
|
|
|
|
|
|
|
31011C |
*专项技能课 |
24 |
384 |
24 |
|
360 |
|
|
6 |
6 |
6 |
6 |
4 |
4 |
4 |
4 |
4 |
4 |
|
|
|
|
专业必修课合计 |
63 |
1008 |
568 |
16 |
424 |
0 |
18 |
14 |
12 |
12 |
12 |
10 |
10 |
10 |
12 |
8 |
8 |
|
|
|
|
|
专业限选课 |
*副项技能课模块 |
32001C |
器械健身 |
16 |
256 |
16 |
|
240 |
|
|
|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
|
|
32002C |
儿童青少年体适能 |
16 |
256 |
16 |
|
240 |
|
|
|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
|
|
32003C |
街舞 |
16 |
256 |
16 |
|
240 |
|
|
|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
|
|
32004C |
山地户外运动 |
16 |
256 |
16 |
|
240 |
|
|
|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
|
|
32005C |
水中健身 |
16 |
256 |
16 |
|
240 |
|
|
|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
|
|
32006C |
高尔夫球 |
16 |
256 |
16 |
|
240 |
|
|
|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
|
|
32007C |
台球 |
16 |
256 |
16 |
|
240 |
|
|
|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
|
|
32008C |
飞盘 |
16 |
256 |
16 |
|
240 |
|
|
|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
|
|
32009C |
匹克球 |
16 |
256 |
16 |
|
240 |
|
|
|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
|
|
32010C |
毽球 |
16 |
256 |
16 |
|
240 |
|
|
|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
|
|
专业任选课 |
技能拓展模块 |
32011C |
基本体操 |
2 |
32 |
4 |
|
28 |
|
|
|
|
2 |
2 |
|
|
|
|
|
|
|
|
|
|
32012C |
体育音乐的选择与编配 |
2 |
32 |
20 |
|
12 |
|
|
|
|
|
|
|
|
2 |
2 |
|
|
|
|
|
|
32013C |
形体训练 |
2 |
32 |
4 |
|
28 |
|
|
|
|
2 |
2 |
|
|
|
|
|
|
|
|
|
|
32014C |
台球 |
2 |
32 |
|
|
32 |
|
|
|
|
|
|
2 |
2 |
|
|
|
|
|
|
|
|
32015C |
实用按摩 |
2 |
32 |
8 |
|
24 |
|
|
|
|
|
|
2 |
2 |
|
|
|
|
|
|
|
|
32016C |
健身瑜伽 |
2 |
32 |
4 |
|
28 |
|
|
|
|
|
|
2 |
2 |
|
|
|
|
|
|
|
|
理论拓展模块 |
32017C |
运动营养学 |
2 |
32 |
32 |
|
|
|
|
|
|
|
|
|
|
2 |
2 |
|
|
|
|
|
|
32018C |
高尔夫球概论 |
2 |
32 |
32 |
|
|
|
|
|
|
2 |
2 |
|
|
|
|
|
|
|
|
|
|
32019C |
高尔夫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
2 |
32 |
20 |
|
12 |
|
|
|
|
|
|
|
|
2 |
2 |
|
|
|
|
|
|
32020C |
攀岩竞赛规则 |
2 |
32 |
16 |
|
16 |
|
|
|
|
|
|
2 |
2 |
|
|
|
|
|
|
|
|
32021C |
体育康复 |
2 |
32 |
32 |
|
|
|
|
|
|
|
|
|
|
2 |
2 |
|
|
|
|
|
|
32022C |
奥林匹克运动 |
2 |
32 |
32 |
|
|
|
|
|
|
|
|
|
|
|
|
2 |
2 |
|
|
|
|
32032C |
全民健身政策 |
2 |
32 |
32 |
|
|
|
|
|
|
|
|
2 |
2 |
|
|
|
|
|
|
|
|
32024C |
学校体育学 |
2 |
32 |
32 |
|
|
|
|
|
|
|
|
|
|
2 |
2 |
|
|
|
|
|
|
32025C |
管理学 |
2 |
32 |
32 |
|
|
|
|
|
|
|
|
|
|
2 |
2 |
|
|
|
|
|
|
32026C |
教育学 |
2 |
32 |
32 |
|
|
|
|
|
|
|
|
|
|
|
|
2 |
2 |
|
|
|
|
32027C |
运动训练学 |
2 |
32 |
32 |
|
|
|
|
|
|
|
|
|
|
|
|
2 |
2 |
|
|
|
|
32028C |
教育心理学 |
2 |
32 |
32 |
|
|
|
|
|
|
|
|
|
|
2 |
2 |
|
|
|
|
|
|
专业选修课合计 |
28 |
448 |
112 |
|
336 |
|
|
|
|
6 |
6 |
4 |
4 |
8 |
8 |
8 |
8 |
|
|
|
|
注:1.带✱号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2.第一学期期末,学生须在专业必修的专项技能课31011C中(31011C-1器械健身专项、31011C-2健身操舞专项、31011C-3山地户外运动专项、31011C-4水上运动专项、31011C-5高尔夫球专项、31011C-6普拉提专项、31011C-7台球专项、31011C-8马术专项、31011C-9轮滑专项)选择一门,共计24学分,在第二-六学期完成学习;
3.第二学期期末,学生须在专业限选课副项技能课模块中(32001C~32010C)选择一门,共计16学分,在第三-六学期完成学习,所选副项不能与原专项重复;
4.专业任选课需修满12学分。
表8 实践教学计划表
课程 结构 类别 |
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讲授 |
实验 |
实践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践 学 节 实 教 环 |
入学教育与军事技能 |
2 |
|
|
|
|
4周 |
|
|
|
|
|
|
|
|
|
|
|
|
|
|
实践周 |
2 |
|
|
|
|
|
|
2周 |
2周 |
2周 |
2周 |
2周 |
|
|
|
|
毕业实习 |
8 |
|
|
|
|
|
|
|
|
|
|
|
|
|
|
|
|
20周 |
|
|
毕业论文(设计) |
4 |
|
|
|
|
|
|
|
|
|
|
|
|
|
|
|
|
17周 |
|
实践教学环节合计 |
16 |
|
|
|
|
|
|
|
|
|
|
|
|
注:实践周活动方案附后
六、课程方案说明
(一)专副项课程选课方式设置
专项课与副项课的开课人数设置在15-30人之间,各项目开课的具体人数根据整体学生人数、课程类型与场馆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各项目开课人数确定后,学生选课时按该学期学生学业成绩的平均分进行先后排序,成绩考前的学生优先选课,课程选课人数满员后不能再选该课程;专项课选课活动在第一学期期末寒假期间进行,副项课选课活动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暑假期间,均以线上选课的方式进行。
(二)入学教育与军事技能
入学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计2学分。由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统一组织实施,通过入学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周
第二至第六学期每学期安排一周教学实践周,学生应按要求完成实践内容,每周活动计算为0.4学分,共5周,计2学分。
表9 各学期实践周活动内容安排
学期 内容 |
实践周活动内容 |
第二学期 |
1、各专项班实践活动(场馆器材整理、专项班团建、专项素质达标测试等); 2、副项课介绍与选课说明会; 3、社体专业学生学习规划与发展交流会。 4、各年级专项班学生交流会(观看技能展示、听取高年级同学学习心得体会); 5、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介绍会; 6、社体专业名师专家讲坛。 |
第三学期 |
1、各专项班实践活动(场馆器材整理、专项班团建、专项技能达标测试等); 2、各专项学生实习与就业平台参观活动; 3、订单式人才培养班实践活动(就业岗位参观、岗位技能培训等) 4、各副项班实践周活动(场馆器材整理、副项班团建、身体素质达标测试等); 5、学生考研规划与交流会; 6、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介绍与申报说明会。 |
第四学期 |
1、各专项班实践活动(场馆器材整理、专项班团建、专项技能竞赛、参赛队集训等); 2、各副项班实践周活动(副项学生实习与就业平台参观、各年级副项班学生交流会); 3、各类社会服务实践活动。 4、各年级专项班学生交流会(专项技能展示、学习体会与思想交流等); 5、订单式人才培养班实践活动(岗位技能培训与实践、学习成果汇报交流会等); 6、社体专业名师专家讲坛。 |
第五学期 |
1、各专项班实践活动(专项班团建、专项技能竞赛组织、参赛队集训等); 2、各专项学生实习与就业平台岗位见习活动; 3、订单式人才培养班实践活动(岗位技能培训、参与就业单位岗位实践) 4、各副项班实践周活动(场馆器材整理、副项班团建、副项技能达标测试等); 5、学生考研辅导与学习交流会; 6、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交流展示会。 |
第六学期 |
1、各专项班实践活动(专项技能竞赛、参赛队集训、实习基地推介、考研人数统计等); 2、各副项班实践周活动(副项技能竞赛、各年级副项班学生交流会、副项实习基地推介等); 3、学生实习工作说明与动员大会; 4、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开题说明会。 5、订单式人才培养班实践活动(岗位技能培训与实践、学习成果汇报展示等); 6、社体专业名师专家讲坛。 7、学生就业与发展规划论坛 |
(四)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参加考研的学生可申请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共20周(含实习准备周),计8学分。毕业实习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的方式,集中实习由学生与实习基地进行双向选择,每位学生均对应有具体的实习指导教师;分散实习为学生可选择提前到已确定的就业单位实习,但在毕业前须跟就业单位签订三方就业协议或正式劳动合同。所有学生实习期间须进行顶岗实习,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通过实习,具备在相关行业内工作的基本能力。按照实习工作的要求,完成好实习期间的工作任务、填写实习手册,由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共同对实习生进行综合考核。
(五)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选题和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选题要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一人一题的选题原则。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安排在第6学期14-15周,中期检查安排在第7学期18-20周,论文评定与答辩工作安排在第八学期6-10周。计4学分。
(六)特色项目
1. 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各专项课程根据各项目相关专业赛事的时间安排,可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课余训练队进行集训,参与各类专业竞赛;
2、社会服务活动参与实践:如社区健身指导服务、赛事志愿者服务、赛事开闭幕式展演活动、各类专业教学节目录制、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等;
3. 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第三至八学期,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和企业贮备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借助优秀企业师资力量,进行专业教学计划外的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活动。
七、其他规定与说明
(一)第二课堂
1. 学生须严格按照《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完成第二课堂学习;
2. 本专业教师将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与竞赛训练、考研复习,作为学生第二课堂重要内容完成。
(二)奖励学分
1. 竞赛成绩。参与由本专业各专项教师组建的训练队或学校集训队,取得省级以上各项目锦标赛前三名或取得省级各类比赛冠军成绩者奖励2学分。
2. 资格证书。在校期间取得各项目国家认可的“高级教练员证书”者奖励1学分;取得各项目国家一级或以上裁判员证书者,奖励2学分。
3. 科研能力。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并完成院级立项的本科生科研课题奖励2学分,主研人员奖励1学分;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奖励2学分;参与教师承担的部委级以上课题者奖励1学分。
4. 实践能力。策划与组织的各类健身活动和竞赛活动方案被相关部门所采用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实际操作者奖励2学分。
以上奖励学分通过审核认证后,可计入专业任选课学分。
(三)辅修要求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本专业设置辅修计划(表10),凡非本专业学生修完本专业辅修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并考试合格者,符合学士学位要求者,可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表10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辅修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讲授 |
实验 |
实践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必修课 |
专业基础课 |
21001C |
*运动解剖学 |
3 |
48 |
40 |
8 |
|
|
6 |
|
|
|
|
|
|
|
|
|
|
21002C |
*运动生理学 |
3 |
48 |
40 |
8 |
|
|
|
4 |
2 |
|
|
|
|
|
|
|
|
21003C |
*体育概论 |
2 |
32 |
32 |
|
|
|
4 |
|
|
|
|
|
|
|
|
|
|
21004C |
*锻炼心理学 |
2 |
32 |
32 |
|
|
|
|
|
|
2 |
2 |
|
|
|
|
|
|
21005C |
*体育社会学 |
2 |
32 |
32 |
|
|
|
|
|
|
|
|
2 |
2 |
|
|
|
|
21006C |
*运动生物力学 |
2 |
32 |
32 |
|
|
|
|
|
|
2 |
2 |
|
|
|
|
|
|
21007C |
*健身理论与指导 |
2 |
32 |
20 |
|
12 |
|
|
2 |
2 |
|
|
|
|
|
|
|
|
21008C |
*体育统计学 |
2 |
32 |
32 |
|
|
|
|
|
|
|
|
2 |
2 |
|
|
|
|
21009C |
*科研方法 |
2 |
32 |
32 |
|
|
|
|
|
|
|
|
|
|
|
|
2 |
2 |
专业课 |
31001C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 |
1 |
16 |
16 |
|
|
|
|
|
|
|
|
|
|
|
2 |
|
|
31002C |
*社会体育导论 |
2 |
32 |
32 |
|
|
|
4 |
|
|
|
|
|
|
|
|
|
|
31003C |
*休闲体育概论 |
2 |
32 |
32 |
|
|
|
|
2 |
2 |
|
|
|
|
|
|
|
|
31004C |
*体育社区工作 |
2 |
32 |
24 |
|
8 |
|
|
|
|
|
|
|
|
2 |
2 |
|
|
31005C |
*社交礼仪 |
2 |
32 |
32 |
|
|
|
|
|
|
|
|
|
|
2 |
2 |
|
|
31006C |
*市场营销 |
2 |
32 |
32 |
|
|
|
|
|
|
|
|
|
|
2 |
2 |
|
|
31007C |
*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 |
2 |
32 |
26 |
|
6 |
|
|
|
|
|
|
|
|
|
|
2 |
2 |
31008C |
*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
2 |
32 |
10 |
|
22 |
|
|
|
|
2 |
2 |
|
|
|
|
|
|
31009C |
*运动损伤与防护 |
2 |
32 |
32 |
|
|
|
|
|
|
|
|
2 |
2 |
|
|
|
|
31010C |
专项技能课概览 |
2 |
32 |
16 |
|
16 |
|
4 |
|
|
|
|
|
|
|
|
|
|
总计与周均学时 |
39 |
1008 |
568 |
16 |
424 |
0 |
18 |
14 |
12 |
12 |
12 |
10 |
10 |
10 |
12 |
8 |
8 |
毕业论文(设计) |
4 |
|
|
|
|
|
|
|
|
|
|
|
|
|
|
|
|
总计 |
43 |
|
|
|
|
|
|
|
|
|
|
|
|
|
|
|
|
注:带✱号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